【原文】王若能持功守威,絀攻取之心而肥仁義之地,使無后患,三王不足四,五伯不足六也。王若負人徒之眾,仗兵革之強,乘毀魏之威,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,臣恐其有后患也。詩曰“靡不有初,鮮克有終”。易曰“狐涉水,濡其尾”。此言始之易,終之難也。何以知其然也?昔智氏見伐趙之利而不知榆次之禍,吳見伐齊之便而不知干隧之敗。此二國者,非無大功也,沒利於前而易患於后也。吳之信越也,從而伐齊,既勝齊人於艾陵,還為越王禽三渚之浦。智氏之信韓、魏也,從而伐趙,攻晉陽城,勝有日矣,韓、魏叛之,殺智伯瑤於鑿臺之下。今王妒楚之不毀也,而忘毀楚之強韓、魏也,臣為王慮而不取也?!驹耐辍?br>
這里開始說明兩種不同的選擇(持功守威、力臣天下之主)及其結(jié)果(無后患而繼續(xù)強大、有后患)。當然,他是要把第二種選擇說得嚴重些的了。
在第一段,有說過“物至則反,致至則危”。這里說“狐貍愛惜它的尾巴,過河時都把尾巴給收起來的,但如果河太寬的話,則還是沒辦法,要把它放下來,然后,尾巴還是被浸濕了?!?br> 再舉趙國和吳國的事例。都是看中了這里的利益,然后,去攻打,未必都打得成功了;但是,卻又是“螳螂撲蟬,麻雀在后”,被別人給殺了,甚至把國給滅了。
現(xiàn)在秦王,你就不怕依靠韓、魏攻我楚國而不被他們算計嗎?
頂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